當代自然攝影大師:麥可・「尼克」‧尼可斯 MICHAEL ‘NICK’ NICHOLS

五月 01, 2014 No Comments by

查德,扎庫馬國家公園,薩拉馬特河(2006 ) Canon EOS Digital Rebel XT,15mm 鏡頭,快門 1/60 秒,光圈值 f9.5,感光度 100

 

對尼克來說,關鍵在於熱情,也就是找到一種強而有力的方式來記錄或讚揚自己關心的事物。他的動力先是來自他在艱苦的成長過程中養成的工作信念與表達自我的需求,而後來自他看到人類對待大自然的不公不義。「我在攝影中找到媒介、在環境中找到要捍衛的主張、在《國家地理》雜誌找到資助人。」

尼克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貧窮家庭,他第一次使用相機是19歲被徵召入伍時。為了被調到攝影單位,他多簽一年的兵役。在那裡他學到黑白攝影的技藝,及攝影記者「光圈設在f8、人到現場」的哲學。

他渴望挑戰,開始在地窖拍照,充分掌握了舞臺燈光的使用,這成為他往後作品的特徵。退伍後,他進大學研讀攝影,在那裡遇到他的第一位良師益友,前《生活》雜誌及著名民權攝影師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他培養了尼克對新聞攝影的興趣。

尼克的第一個任務是在1979年為《地理》雜誌進行地窖攝影,這引發了一連串的冒險故事。但他是在做了提倡創新教育方式和生態旅遊的山地大猩猩計畫(Mountain Gorilla Project)報導後, 才意識到「大自然的影像不單只有讓人賞心悅目的功能,而是擁有拯救一整個生態系統的力量。我當時就知道我會終身致力於此,我知道我能為那些無法說話的事物發聲。」這個計畫和他冒險拍下的作品讓他在 1982 年被提名並成為著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 photojournalist collective)的成員,這是由亨利 ‧ 卡提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與羅伯 ‧ 卡帕(Robert Capa)共同創立的。

「置身在社會紀實攝影師當中,讓我看到自己可以做些什麼。」靈長目動物學家及保育人士珍古德也看到他可以做些什麼,兩人合作出版《粗暴親緣》(Brutal Kinship)一書,書中呈現了人類與黑猩猩的關係。「珍讓我知道,黑猩猩象徵我們如何看待世上其他生物。當牠們的娛樂或研究功能結束後,不是死去,就是在圈禁中度過餘生――通常是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惡劣環境中。珍大聲疾呼,讓我們知道還能採取其他做法。」知道自己的作品可以促成改變讓他充滿力量。他開始為《國家地理》雜誌攝影,他知道「《國家地理》雜誌每報導一則故事,這則故事就會流傳到許許多多人耳中,也因此真的可能帶來改變。」自 1989 年起,他已經有超過 30 篇報導被刊出,在 1996年成為《國家地理》雜誌編制內攝影師,其後又擔任雜誌的特約攝影編輯。

尼克現在想要過簡單的生活。「我的身體不聽使喚。我再也不能旅行,拖著那些要拍出偉大照片的器材到處跑。」不過動力仍在。「我還是想為大善發聲,全世界有70億人口,野生荒地已所剩無幾。我們必須保護荒野,因為一旦失去就失去了,再也要不回來。」

 

2014-05-01_1443

著名冒險與野生動物攝影師
馬格蘭攝影社成員
《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編輯
贏得四次「自然與生態環境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一等獎、年度「最佳野生動物攝影師」獎項以及「國際年度最佳照片獎」。1982年,美國海外新聞俱樂部甚至授予他「傑出成就獎」,這項獎項的榮譽通常只獻給戰地攝影師。

 

圖說

消失中的怪獸

我打算拍一張平視角度的照片,讓人可以感受到這些史前爬蟲動物的體型與力量。薩拉馬特河(Salamat River)沿岸的鱷魚有的體型很大,不過牠們也很怕生,這是因為牠們遭到獵殺,皮被非法外銷,這種交易讓查德的鱷魚數目減少了 90 % 以上。我發現了一隻大鱷魚從河流到巢穴的路徑。我們就把相機設在不遠處,用紅外線感應器觸動它,再連結燈光。結果我拍到許多鱷魚的全身照,看起來就像一隻鱷魚。在這一張裡,鱷魚巨大的後腿走到一半時被定格,有力的尾巴抬得高高的,沒有人會想在真實情況中用這樣的平視角度看到鱷魚,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我知道自己拍到了。這是一隻恐龍;地球還在冒泡。這就是攝影裡的意外驚喜――關鍵不在於你拍到了什麼,而在於你選擇了什麼。

 

(圖文摘自當代自然攝影大師: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0 周年特輯)

新書快訊

About the author

The author didnt add any Information to his profile yet
No Responses to “當代自然攝影大師:麥可・「尼克」‧尼可斯 MICHAEL ‘NICK’ NICHOL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