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自然攝影大師:保羅‧尼克蘭 PAUL NICKLEN

五月 01, 2014 No Comments by

南極洲,羅斯海(2012 ) Canon EOS-1D Mark IV,8-15mm 鏡頭,Seacam 防水殼,快門 1/1000 秒,光圈值 f 7.1,感光度 500

 

身兼攝影記者和極地專家,必須要有過人的韌性與決心。保羅正屬於這類最執著的攝影師,堅持要拍到他想拍到的照片與講述他想講述的故事。在極地的永晝,他通常一天在現場工作18個小時,沒達成目標他絕不罷休,某些照片是他花了數年的時間才得到的成果。

他主要在水底工作,這可說是他在北極長大自然而然的結果,在那裡,大部分的野生生物都生活在海裡或是海冰上,而且以海為生,人類也是。

從四歲開始,他就住在加拿大努納武特(Nunavut)巴芬島(Baffin Island)一個因紐特人(Inuit)小社區。那裡當時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戶外活動是當地人唯一的娛樂。在這塊幾乎永遠處於冰凍狀態的土地上,酷寒是正常的,打獵則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五歲時第一次看到北極熊,十歲時得到第一臺雪地機車,暴風雪和冰讓他很興奮,他的寵物是海豹寶寶跟海鷗。身為因紐特社區的一份子,他學會在極地生存的所有必要技巧,在那裡,如果不懂得判讀氣象資訊,或是不會辨別不同類型的冰塊,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他從小聽因紐特民間傳說長大,這或許讓他領悟到說故事的力量。至於圖片,當時在巴芬島沒有電視,附有圖片的書也沒幾本,但他身為老師的母親喜歡拍黑白照,保羅會看著母親把照片沖洗出來。

18歲時他離開北極到卑詩省的維多利亞大學攻讀生物學學位,夢想著未來要在北極的荒野跟動物一起冒險。要成為攝影師、為雜誌拍照的想法,是在他伏案苦讀的那幾年才慢慢生根。

「極地的攝影機會無窮,」他說,「海洋讓人捉摸不定、遼闊、脆弱,而且被報導得遠遠不夠。」當然,要在極地工作是有風險的,但他強調,「如果知道怎麼吃、怎麼保溫、在那個環境很自在的話,就可以長久待在那裡。只要能忍住痛,就能克服寒冷,不過當然要懂得區分寒冷與凍瘡,要知道自己的失溫程度如何。」

現在他真正的抱負是希望觀眾,不要只把他的照片視為漂亮的風景照,而是要視之為一種提醒――當我們失去冰河及海冰,哪些事物會因此岌岌可危。

 

 

2014-05-01_1534

從此極地海洋照片成為他的註冊商標,他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過十幾篇重要的報導,並出版過一本得獎作品《愛戀極地》(Polar Obsession),也得過25座以上的國際攝影獎項,其中包括五座世界新聞攝影獎,以及 2012年的年度野生動物最佳攝影師大獎。

 

圖說

噴射泡泡的皇帝企鵝

北極的水中光線不可思議。冰塊隨意拋射光線。可是這裡幾乎不可能正確曝光,而且有融冰和泡泡,我就不能用水底閃光燈。冰洞下方一片混亂。皇帝企鵝一波波地來,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有兩、三百隻企鵝到來。這種混亂的感覺是我想要捕捉的,這會讓觀者覺得宛如置身在這群往水面衝的企鵝當中。我很喜歡它的亂中有序。左手邊這隻企鵝靠著我的頭,這些鳥真是龐然大物。我也喜歡那隻背拱起來的完美企鵝。我想要置身牠們的世界。牠們的動作是如此迅速、優雅,可以潛入500 公尺以上的深度,我遠遠比不上,不過在那短暫的海底時刻,我確實覺得自己是牠們的一份子。

(圖文摘自當代自然攝影大師: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0 周年特輯)

新書快訊

About the author

The author didnt add any Information to his profile yet
No Responses to “當代自然攝影大師:保羅‧尼克蘭 PAUL NICKLEN”

Leave a Reply